陕西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梳理与答题方法指导
中国古代史(约占 25%)
政治制度:分封制(西周)、郡县制(秦朝)、三省六部制(唐朝)、科举制(隋朝创立,唐朝完善,清朝废除),需掌握各制度的创立朝代、核心内容、历史影响(如科举制打破门第限制,扩大官吏选拔范围)。
经济发展:唐朝贞观之治、开元盛世的经济表现(如农业使用曲辕犁、筒车,手工业发达,商业繁荣);宋朝经济重心南移(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),商业突破时空限制(出现早市、夜市,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)。
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:张骞出使西域(汉朝,开辟丝绸之路);唐朝文成公主入藏(促进汉藏友好,推动吐蕃经济文化发展);明朝郑和下西洋(加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,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)。
文化科技:四大发明(造纸术、印刷术、火药、指南针)的发明时间、改进者及影响(如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,促进文化传播);唐诗(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)、宋词(苏轼、李清照、辛弃疾)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风格。
中国近代史(约占 20%)
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:鸦片战争(1840-1842 年,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《南京条约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);甲午中日战争(1894-1895 年,《马关条约》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);八国联军侵华战争(1900-1901 年,《辛丑条约》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)。
近代化探索:洋务运动(地主阶级洋务派,“自强”“求富”,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,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);戊戌变法(资产阶级维新派,主张君主立宪,促进思想启蒙);辛亥革命(资产阶级革命派,孙中山领导,推翻清朝统治,结束封建帝制,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);新文化运动(资产阶级激进派,提倡 “民主”“科学”,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)。
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胜利:五四运动(1919 年,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,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);中国共产党成立(1921 年,中共一大召开,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);红军长征(1934-1936 年,粉碎国民党围剿,保存革命力量,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);抗日战争(1931-1945 年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);解放战争(1946-1949 年,推翻国民党统治,1949 年新中国成立,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)。
中国现代史(约占 20%)
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:土地改革(1950-1952 年,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,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,解放农村生产力);“一五” 计划(1953-1957 年,重点发展重工业,初步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);三大改造(1953-1956 年,对农业、手工业、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,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)。
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:十一届三中全会(1978 年,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);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(农村改革的开端,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);经济特区的设立(1980 年设立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经济特区,对外开放的窗口)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(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 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)。
世界史(约占 35%)
世界古代史:古埃及(金字塔、象形文字)、古巴比伦(《汉谟拉比法典》,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)、古希腊(雅典民主政治,伯里克利时期达到顶峰)、古罗马(罗马帝国,地跨欧、亚、非三洲)。
世界近代史:文艺复兴(14-16 世纪,核心是人文主义,推动欧洲思想解放,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思想基础);新航路开辟(15-16 世纪,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,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);英国资产阶级革命(1640-1688 年,确立君主立宪制);美国独立战争(1775-1783 年,推翻英国殖民统治,建立美利坚合众国,颁布《独立宣言》);法国大革命(1789 年,颁布《人权宣言》,摧毁法国封建统治);工业革命(18 世纪 60 年代 - 19 世纪中期,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,人类进入 “蒸汽时代”);第二次工业革命(19 世纪 70 年代 - 20 世纪初,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,人类进入 “电气时代”)。
世界现代史:第一次世界大战(1914-1918 年,帝国主义掠夺战争);俄国十月革命(1917 年,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);第二次世界大战(1939-1945 年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,中国是东方主战场);冷战(1947-1991 年,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,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冷战格局正式形成);世界经济全球化(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,跨国公司是主要载体,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推动全球化发展)。
选择题:抓关键信息,排除干扰项
示例:“某条约规定:‘清政府割辽东半岛、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、澎湖列岛给日本;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;开放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为商埠;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。’该条约是( )A.《南京条约》 B.《马关条约》 C.《辛丑条约》 D.《北京条约》”
答题步骤:第一步,抓关键信息 “割台湾”“允许日本开设工厂”;第二步,回忆各条约内容:《南京条约》割香港岛、赔款 2100 万银元,无 “设厂” 条款,排除 A;《马关条约》明确割台湾、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,符合关键信息,B 为候选;《辛丑条约》无割地内容,主要是赔款 4.5 亿两、设使馆界等,排除 C;《北京条约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,割九龙司地方一区,与 “台湾”“设厂” 无关,排除 D;第三步,确定答案为 B。
技巧总结:遇到涉及条约、事件的题目,可通过 “关键信息匹配法” 排除选项;遇到表述绝对的选项(如 “完全”“所有”“彻底”),需谨慎判断,多数情况下为错误选项(如 “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”,因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,表述错误)。
填空题:精准记忆,规范书写
高频考查类型:① 时间类(如 “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年”,答案为 1919);② 人物类(如 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,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是____”,答案为毛泽东);③ 文献类(如 “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《》”,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);④ 事件类(如 “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”,答案为洋务运动)。
答题技巧:① 记忆时采用 “关联记忆法”,如将 “1978 年” 与 “十一届三中全会”“改革开放” 关联,避免孤立记时间;② 书写时注意易错字,如 “张骞” 易误写为 “张骞”(“骞” 上面是 “宀”,下面是 “马”,非 “骞”),“科举制” 易误写为 “科举治”,“《汉谟拉比法典》” 中 “谟”“拉比” 不可写错;③ 若不确定答案,可根据上下文推导,如 “____的开辟,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”,结合 “世界连为整体” 可推导为 “新航路”。
材料分析题:紧扣材料,结合所学
答题步骤:
示例:
技巧总结:答题时需 “分点作答”,用①②③标注,逻辑清晰;引用材料时可概括材料内容,避免整段摘抄;分析影响、意义类问题,可从 “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” 等角度展开(如分析工业革命影响,经济上推动生产力发展,政治上巩固资产阶级统治,社会上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)。
简答题:构建框架,全面作答
常见设问类型:① 原因 / 背景类(如 “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”);② 影响 / 意义类(如 “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”);③ 对比类(如 “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”);④ 归纳类(如 “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事件”)。
答题框架与示例:
技巧总结:简答题需 “答全要点”,避免遗漏(如回答 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”,需包含 “保存革命力量”“播下革命种子”“开创革命新局面” 等要点);语言简洁,避免冗长,用 “专业术语” 答题(如 “封建帝制” 而非 “皇帝制度”,“新民主主义革命” 而非 “近代革命”)。
构建知识体系,形成 “时空框架”
结合真题训练,总结命题规律
强化记忆,避免 “易混点” 混淆
关注 “历史与现实” 联系,提升学科素养
- 喜欢(11)
- 不喜欢(3)

西安工业经济综合职业高中
西安启航职业高级中学
西安现代职业高中
西安东方美术综合职业高中
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
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
